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市民都有类似的经历,这种不分时间、不分场合的推销,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一大公害,不少市民质疑个人信息被泄露。时下,无论是外出就餐、商场购物、网上淘货,还是注册会员等活动,市民都需要提供个人信息,在当今信息时代,市民懂得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显得愈加重要。
市民困扰推销电话来自本地外地
“每天都打来,而且好几个,烦得不得了,我现在看到这些电话直接挂线,根本不想搭理。”梁先生向记者倒起了苦水,一个月前开始,梁先生每天都能接到各种各样的推销电话,如买保险、办贷款、信贷推销等。起初,他总会礼貌地回绝,但几次三番下来,他会直接挂掉,以免再受到骚扰。
梁先生观察发现,这些推销电话显示的归属地有的是本地的,有的是省内其他城市的,每天都有几个电话打过来,均是不同的电话号码。
“很纳闷这些人怎么会知道我的手机号码,甚至对住址等其他个人信息也一清二楚。”梁先生说,这些电话不分时间、不分场合,已经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和工作。“再这样下去,唯有换手机号码了。”
跟梁先生一样,家住某小区的李女士对推销电话也不胜其扰。“我遇到一个推销汽车保险的,我说不需要,他问是什么原因,我说还没到投保时间,他说现在可以先了解,优惠多多,到时到投保时间直接购买……总之只要接了电话,推销那人说话就没完没了。”李女士发现,面对这些推销电话根本做不到“高情商”。如今,再接到类似电话,李女士会直接挂断,免得浪费精力和时间。
骚扰者说电话推销成本低廉
记者采访新兴本地多名市民发现,他们接到的推销电话内容多为楼盘销售、贷款担保、车险、装修、建材、汽车等商品销售。其中较多的是楼盘销售、信贷产品和家装。
一保险业务员告诉记者,电话推销方便快捷、成本低廉,有时碰到真正有需求的,效果还比较显著。“其实内心里也不愿意接受电话推销,但是相比其他推销形式,电话推销省事多了,所以很多商家都很重视这种营销方式。”
然而,频遭推销轰炸的市民对这种电话推销大多不买账,甚至直接想到的是“骗钱电话”。“一个陌生电话打来,你甚至都不知道对面那个人长什么样,就听到滔滔不绝地推介产品。”市民李女士表示,面对这种缺乏基本信任的电话推销,很多人选择挂断。
调查发现,对于推销电话,多数受访者直言“反感”,认为这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认为电话推销方式没用,甚至会适得其反,造成对其骚扰而反感这个商家;少数受访者表示理解,感觉这种推销方式“有一点效果”。
■律师提醒
不要随便透露个人信息
频遭电话推销骚扰,的确让人烦心。这种推销电话是否触犯了相关法律呢?广东创亮律师事务所律师梁伙坚表示,电话推销的背后可能涉及的是个人信息的泄漏,但举证较为麻烦。非法买卖市民身份、电话等信息的行为,是违法的。但从法律上说,单纯的推销电话不构成犯罪。
随着网购风行,在各网站注册、购物时也都要填写个人信息。在网购的快递包裹中,市民姓名、手机号、地址等这些重要的个人信息也被动地暴露着。对此,梁伙坚提醒,市民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尽量避免或减少透露自己的身份证号码、经济状况、家庭住址等重要个人信息。必要时,可考虑使用邮箱地址、办公电话、单位地址等相对安全的信息来代替。
在如何拒绝这种推销电话中,不少有经验的市民支招。“质问对方从哪里拿了我的电话号码,再打来就报警。”“下载一个拦截软件,标记该号码为推销或诈骗,下次再打来直接挂掉。”“直接拒绝,对他们推销的任何东西都明确表示不需要。”另外,在拒绝中,较好不要说“现在不方便接听电话”、“没钱”之类,否则这种电话稍后还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