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共有294款APP受到了12321举报中心和应用商店的联动下架处置。如图所示,被下架APP数量环比上升1.4%。在294款具有危害风险的APP中,存在网络安全问题的APP有256款,其中,具有恶意行为的APP有180款,具有恶意广告行为的APP有101款;存在信息安全问题的APP有38款,其中,具有色情问题的APP有18款,具有其他问题的APP有20款。(因存在多种不良行为共存情况,故统计数据量有重合)
被下架APP危害情况
从被下架APP的恶意行为来看:如图所示,7月份存在恶意行为的180款被下架APP中,77.8%的APP存在“恶意扣费”情况,25.0%的APP存在“流氓行为”,9.4%的APP存在“隐私窃取”情况,41.7%的APP存在“资费消耗”情况,7.2%的APP存在“恶意传播”情况,2.2%的APP存在“诱骗欺诈”情况,16.7%的APP存在“系统破坏”情况,1.1%的APP存在“远程控制”情况。
从被下架APP的广告平台植入情况来看:7月份,有101款被下架APP植入了广告平台,共植入不同广告平台272个,因为植入广告平台下架的APP中,平均每款植入的广告平台为2.69个,较多的一款APP植入了17个不同的广告平台;有植入广告平台的APP中,植入比例较高广告平台如图所示。
从被下架APP的恶意广告行为来看:7月份,101款因为植入了广告平台下架的APP,不同程度的存在恶意广告行为。如图所示,在植入广告平台的APP中,9.9%的APP存在“私自启动服务”的情况,5.0%的APP存在“私自唤醒手机屏幕”的情况,33.7%的APP存在“私自获取手机号”的情况,64.4%的APP存在“私自获取用户位置”的情况,24.8%的APP存在“私自获取通讯录”的情况,14.9%的APP存在“私自获取IMEI”的情况,8.9%的APP存在“私自获取安装软件”的情况,12.9%的APP存在“私自加载可执行文件”的情况,1.0%的APP存在“私自读取用户账户”的情况。
所谓恶意广告,是指应用程序开发者利用广告插件收集用户地理位置、手机号等个人信息,通过分析这些信息,可以根据用户特征去投放更加精准、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广告。广告插件问题造成的用户隐私泄露后果更加严重,其收集的用户生活习惯、用户经常活动的时间地点等信息一旦泄露,可能会损害用户的财产安全甚至人身安全。
7月份不良APP名单
为了更好的打击不良APP,净化移动互联网环境,保障网民权益,12321举报中心在加大对不良APP处置力度的同时,也对网友举报和反映问题比较集中的不良APP进行公开曝光。
2016年7月曝光的19款不良APP均涉及色情问题。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介绍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为中国互联网协会受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设立的举报受理机构。负责协助工业和信息化部承担关于互联网、移动电话网、固定电话网等各种形式信息通信网络及电信业务中不良与垃圾信息内容的举报受理、调查分析以及查处工作。
一、工作职责:
(1) 接收社会各界关于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的举报;
(2) 对举报所反映的问题进行核查、统计和分析,并报送有关政府部门;
(3) 监督基础运营商等相关电信企业的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用户投诉举报受理工作;
(4) 协助有关政府部门依法查处被举报的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
(5) 统计、公布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的处理结果;
(6) 工信部委托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举报方式:
(1) 电话:010-12321;
(2) 网站:www.12321.cn;
(3) 电子邮箱:abuse@12321.cn;
(4) 手机APP:http://jbzs.12321.cn(目前仅支持安卓手机)
(5) 微信:关注微信公众账号“12321举报中心”,点击“我要举报”或发送文字、截图举报;
或在微信-钱包-城市服务中点击“网络不良信息举报”按钮;
(6) 通过手机QQ或支付宝城市服务页面上的“网络不良信息举报”按钮;
(7) 通过“安全百店”成员单位的移动应用商店,在下载页面点击“举报”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