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5日,“治国理政河北新实践全国网络媒体‘走转改’集体采访活动”在阜平县启动,骆驼湾村84岁老人向记者介绍自己家正在新盖的房子。图/本刊实习生 孙苗苗 摄
“作为一名90后记者,能够通过自己的文字、图片、视频,向全国展示河北发展的新面貌,让更多地区得以摆脱贫困,这是责任,也是荣誉。”首次参加网络媒体“走转改”的中国青年网记者卢冠琼在记者手记中这样写道。
继今年1月份“脱贫攻坚看贵州”集体采访活动后,4月25日至29日,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联合河北网信办、扶贫办及有关地方部门,与人民网、新华网等64名网络媒体记者,共同奔赴河北,再启网媒记者“走转改”集体采访活动。
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副局长刘冲在启动仪式上表示:“希望网媒记者迈开双腿,深入到基层一线,去发现河北新变化,亲身感受河北的淳朴乡情和发展活力,体会河北人务实进取、奋力拼搏的精神风貌,全方位宣传展示河北在落实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中的新进展、新作为、新实践!”
网媒记者用网络媒体的视角和互联网的表达方式,去倾听、去记录,用一个个典型的人物和鲜活的故事,开启了网上宣传的“河北时间”。
用脚采访 用笔还原
“温室里的玫瑰再鲜艳也不值得骄傲。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只有真正脚踩在这一片黄土地上,心里才能踏实。”长城网记者赵晓慧这样总结自己参与集体采访活动的感受。
五天四夜全程3200余公里,网媒记者到阜平县骆驼湾村、涞水县白涧村、易县台底村、内丘县岗底村等5县16村实地采访,亲眼目睹了河北农村探索扶贫新模式、新机制、新变化。
有关怀才有温度,有调查才有态度。深入基层,记者们才对扶贫有了切身的感受。“老百姓不清楚什么是国家政策、顶层设计,但他们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改善,对生活环境的变化是很有感触的。采访时,我明显感觉到村民都很有信心,相信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新华视点记者伍岳说。
《河北老乡为啥爱上新“三金”》《习近平再赴老区 这个地方却闹出了“大动静”》《牢记总书记嘱托,河北扶贫干部也是蛮拼的》《这个小山村,真是不简单》等接地气、有温度、富有生机的稿件迅速被全网转载。其中,《向总书记汇报,我们在奔小康的大道上》《落实习近平指示,看阜平县如何把黄土变成金》《震后40年新唐山 成中国首个承办世园会的地级市》等多篇稿件阅读量均在20万次以上。
在深入田间地头同老百姓面对面交流之后,网媒记者的文风也少了很多死板枯燥,多了几分灵动活泼。类似于《百闻不如“易”见 Follow me!》这样勾起阅读兴趣的文章标题频频出现,“听见门外的脚步声,唐荣斌掀起门帘,推开门”等很多富有现场感的细节描写以及类似于“蔬菜大棚?NO!这是田岗村的兰花种植基地”这样的文风也为文章增添不少生机。
“脚底板下出新闻,作为一名记者,常常待在办公室里,节目制作、稿件写作就会流于表面,节目和百姓也有距离。通过走基层,同百姓‘唠嗑’‘拉家常’,才能掌握和运用群众语言,形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风。”赵晓慧感慨此行收获良多。
深触泥土 感受变化
“以前,‘精准扶贫’这四个字在我眼中只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而已。深入基层,我才深刻体会到这几个字的现实意义。”中国经济网记者杨淼说。
这样的心情,大多数网媒记者感同身受。走出办公室,深入百姓家中、生产一线,亲自验证了河北保定脱贫致富取得的成效后,凤凰网记者陈芳感触很大,她说:“短短三年,农村基础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卫生环境、道路、房屋都有了改变,村里健身设施、文化广场、服务中心一应俱全,这是美丽乡村理念的落地,也是让农民与城市居民共享服务的体现。”
更难得的是,在此次“走转改”活动结束后的第二周,《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内容组记者张建波和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记者朱燕自愿组成小分队,再赴河北阜平县骆驼湾村持续关注扶贫情况。
朱燕感慨:“村民生活水平提高都很明显,日子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脸上满满都是开心的笑容。从全国来说,也许扶贫工作还只开展了百分之一,成效还没完全凸显,也许扶贫的对象还没完全覆盖,但对于那些被扶贫的村民来说,他们因为个体脱贫而获得的生活改善是百分之百的。”
张建波在手记中写道,贫穷让人沉重,但它并不可怕,只要辛勤劳动,有坚定的信心和正确的方法,贫困是可以摆脱的,荒山是可以开垦的,山路可以修成大道,天堑可以变为通途。扶贫是一条通向光明和希望的道路,脱贫致富,集体奔向小康指日可待。
在河北,像阜平县这样实现脱贫致富的不是个案,这是保定乃至整个河北省脱贫致富的缩影。“‘窥一斑而知全豹’,看阜平脱贫,我们也看到了整个国家从上至下在这场攻坚战中的努力和收获。”卢冠琼说。
整体布局 融合呈现
深入太行亲身感受农村扶贫成效的网媒记者们协同作战,各出奇招,亮家伙、抢速度、拼体力、比质量……或用图片讲故事,或用数据谈变化,或用文字述扶贫,立体丰富地呈现了河北脱贫致富的成果和经验。
本次对河北治国理政新实践的报道除了开话题、设专题、两微一网联动作战等常规报道方式,还采用了无人机高空航拍、客户端视频直播以及H5呈现等形式。
微视频现场直播成了本次河北报道的宠儿,今日头条、新华炫闻客户端、腾讯客户端等媒体平台,用一部手机、一把自拍杆,通过微视频直播的方式,展示了不一样的河北。截至4月28日17时,腾讯大燕网以《燕小Q带你提前探访唐山世园会》为主题的视频直播,引来51606人次点击观看,评论高达731条。
H5精彩呈现也成了本次展示河北不可忽视的亮点,新华网制作的《网络媒体走转改:河北精准扶贫新实践》,通过地图坐标,展现媒体记者所到站点,精准定位,互动极强。长城网的《“情义哥”带你看世园会》,通过展示园内各式建筑和多彩园艺,文图相配,用活泼吸睛的方式展示世园会园区场景与功能,获得多方好评。
据统计,截至5月5日,发布的关于“治国理政河北新实践”的图文、视频、H5、VR等原创作品168篇,制作专题专栏34个,网站新闻、两微一端作品总数达8000多篇,形成相关网络资讯144万余条,活动主页面PC端和移动浏览量近1.5亿次。新浪微博设立#美丽河北进行时##河北扶农助农新路子#等话题,点击量近1000万人次,跟帖评论1.1万次,众多网友为扶农助农献计献策。
正如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网络记者管理处副处长牛争芳所言,这次河北“走转改”,网媒记者用激情和汗水,诠释了地方践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新战略的生动实践和喜人成绩。(文 / 本刊实习生 孙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