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2日,辽宁省沈阳市,Q版故宫娃娃东巡清福陵之后,便马不停蹄地赶往第二站沈阳故宫,换上红色吉服的故宫娃娃在沈阳故宫的红墙映衬下更显喜庆。供图/CFP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较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较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当笔耕手绘的传统文艺搭上手起字落的网络快车,便碰撞出了耀眼的网络文艺。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指出,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要适应形势发展,抓好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力度。
2015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网络文艺,强调网络文艺充满活力,发展潜力巨大,应促进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创新性融合。至此,网络文艺被正名,站上了主流文化的舞台。于是,形态各异、种类颇丰的网络文艺形态齐齐呈现,似给人们打开了一个万花筒。
网络文学凭着“技术丛林”和“山野草根”两把大刀开路,短短十几年间,便以“另类”的面孔和“海量”的作品确证了自己的文学在场性和文化新锐性。
网络剧以低成本创作和接近性特点,在动辄上亿资本投入的电视剧市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不乏叫好又叫座的作品。
网络微视频在对文字甚至图片都审美疲乏的时代蓬勃兴起,靠着鲜活创意和多样手段,采摘技术之树结下的文化果实。
此外,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网络电影、网络演出、网络动漫等新兴文艺类型层出不穷,井喷式增长的背后,网络文艺产业链已初具雏形。
同时,传统文艺的网络传播也是网络文艺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传统文艺因其创作特点,经时间打磨出精品,那些完整而庞大的叙事作品,被拆分成短小精炼的片段,借助网络载体进行二次传播。
这些经典而传统的文艺作品,如蓝天下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借互联网之脉络,浸润网民心田。
这些形态多样、云蒸霞蔚的网络文艺作品,汇聚成网络文艺的江湖,让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都有一席之地。
然而,网络文艺创作依然“存在着有数量却无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甚至有“银发学人”给出“断言式”评价,文学创作如春蚕吐丝,非呕心沥血不可为,而网络乃玩家“灌水”之地,如马路边的一块木板,谁都可以上去信手涂鸦。
不管言论几许、评价如何,网络文艺如火如荼地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本组专题稿件着眼于“网络文艺迎接黄金时代”,剖析网络文学“长袖”同时应“善舞”;探秘复兴路上工作室怎样借助网络“利器”,将庙堂之高的政治话题,处理成“草野”皆懂的亲民语言;看端坐千年的故宫,如何跟上时代步伐,创作出一个个喜人的“故宫娃娃”;跟着中国网的《中国3分钟》,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把中国声音传播到世界各地;夜暮时分,侧耳倾听老一辈文艺大家对你娓娓道来他的创作之旅;乱象纷纭,看央广网如何理清思路,用观点激浊扬清。传统文化跨越千年,款款向你走来,剥落了历史的陈旧,亭亭玉立在网络人面前;技术变革、日新月异,科技的发达为文艺的传播插上腾飞的翅膀;蓬勃发展的网络文艺,大步向前发展时,更应有变革和创新……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网络文艺则是互联网时代的新精神食粮。在这个泥沙俱下的江湖,网络文艺蓬勃发展,迎接黄金时代的到来。(文 /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