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京闭幕,会后发布的全会公报涌现众多新提法,一时引起热议。自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互联网+”已成为当下中国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而此次全会公报提出的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更是昭示着“互联网+”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顶层设计。
2014年11月20日,马化腾在浙江乌镇举办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分论坛上进行演讲。供图/CFP
新浪潮的新机遇
当今世界正处于由新一轮的创新技术浪潮所引发的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开端,网络技术的应用正是此一轮工业变革的核心所在。
“互联网+”的提出正是对当下世界发展大势及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积极回应。目前中国正经历着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的大转型时期,中国的经济增长动力也由出口外贸向扩大内需转变。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发展思路正面临着严峻挑战,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更是到了紧要关头。
与此同时,在国内,互联网作为新兴技术,已经跨越早期的萌芽期,进入到推动组织和社会转型及自我持续性创新和发展的阶段。信息技术应用的日渐成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迫切需要共同推动着中国政府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并将其摆在国家未来发展战略及顶层设计的重要位置。
互联网+”的本质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结合,运用数字化的手段实现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一方面,互联网广泛渗透从商品生产到交易行为的各个过程,一旦商品、人和交易行为实现在线化,在线化将产生流动的数据,部门之间、产业上下游、协作主体之间将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实现信息的交换。另一方面,互联网也不再是完全虚拟化的,而是日益与传统实体经济融合,向传统工业、传统农业、传统服务业进行深入的渗透。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正日益深化,不仅在提升产业的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的创新能力方面卓有成效,而且在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方面亦具有巨大的优势,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新常态的新动力
“互联网+”为新常态注入了新动力,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14年7月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中国的数字化转型:互联网对生产力的增长与影响》报告,该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的GDP指数为4.4%,已经达到全球国家的水平,若将C2C类电子商务包含在内,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将占GDP的7.0%,预计到2025年,互联网将帮助中国提升0. 3 —1.0个百分点的GDP增长率,带动中国劳动生产率提高。互联网与众多行业的跨界融合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
互联网对个人生活方式的影响进一步深化,除了传统的信息获取、沟通娱乐外,移动医疗、网络教育、网络理财、旅游预订等新兴移动领域应用获得快速发展,多方面满足用户生活需求。未来,在云计算、物联网及大数据等应用的带动下,互联网将推动农业、现代制造业和生产服务业的转型升级。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全面融合,互联网不再是简单的应用工具或获取信息的渠道,而是一种可以对全产业链各要素进行有效整合的基础设施。
互联网与媒体的跨界融合,改变了传媒业长期以来单向为主的传播模式,推进传媒在技术、业务模式上不断革新,如媒体微信公众号的出现,一方面改变了媒体的传播渠道,另一方面也为传统媒体带来了全新的与用户互动的方式。
互联网与交通的跨界融合,催生O2O、共享经济等新模式,带动社会消费增长,如滴滴打车等打车软件的出现,一方面帮助乘客和司机进行有效的匹配,避免了空驶和疲劳驾驶,另一方面帮助大家更方便地用车,也相应地保护了环境。
互联网与农业的跨界融合,使得农业产业从育种研发、生产加工到运输销售各个环节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互联网化,促进农业生产向精准、智能的现代农业转变,如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风生水起,一方面提高了农产品生产的市场化程度,另一方面也改变了农民的弱势地位,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互联网与工业的跨界融合,推动工业生产向智能制造深刻变革,如青岛红领运用大数据实现大规模服装定制,一方面催生了新的销售模式和生产方式,另一方面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
互联网与旅游、医疗、教育等领域的跨界融合正加速推进,新兴信息技术全面激发出传统行业的潜能,传统行业亦因此迸发出新的活力。
“互联网+”开启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全新模式。同样,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乌镇,给乌镇、中国乃至世界都带来了深远影响。图/张潘丽 摄
新时代的新治理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急剧变迁,加剧了社会管理的难度,再加上目前社会治理方面普遍存在着服务理念滞后、决策机制不够科学、工作效率较低等问题,转型期的社会治理亟需新手段、新技术进行革新。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出现及运用无疑为创新政府治理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思维,也为实现政府管理的智能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2015年6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其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部署运用大数据优化政府服务和监管,提高行政效能,运用大数据等现代 信息技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并从三个方面——政务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市场主体信息的公示、环保和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的监管——提出重点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
“数据驱动的社会管理”是社会管理中实施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无论是政府还是其他社会组织机构,数据收集和分析已经成为基层管理部门的基本要求。大数据在政府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可有效推动政务工作的开展,提高政府部门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服务效率和社会管理水平。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使得统一的政府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成为可能。统一的信息平台,可以实现多部门数据共享,且数据获取、处理及分析的时间都大大缩短,提升各部门工作效率,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
目前,各地方政府正在大力兴建“智慧城市”,“智慧城市”一时成为信息化建设风向标。作为“互联网+”的首倡者,腾讯与国内众多地方政府展开了多方位合作,目前已与32个城市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联手布局“智慧城市”。腾讯通过“互联网+政务”“互联网+民生”等解决方案助力各地方政府“智慧城市”的建设。以“互联网+政务”为例,通过腾讯微信公众号平台聚合多项民生服务功能于一体,把政府服务大厅建在智能手机上,更好地解决了电子政务面临的信息孤岛、管理本位、利用率低等问题,这将进一步推动中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和实施,我国互联网经济必能蓬勃发展,社会管理模式也将得到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水平大幅提高。在这一轮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工业革命浪潮中,“互联网+”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开启全新模式,中国完全有机会通过互联网带来的弯道超车机遇,积极谋求未来全球经济发展主导权。(钟瑛,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张思怡,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