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分发能力与地方政务信息需求的有效结合,使政务信息的传播效率大大提高,能使我们避免重蹈过去PC端门户网站曾经走过的弯路,甚至是绝路。”宋建武教授做客“网络传播沙龙”,点评环节妙语连出,传播君梳理盘点,为你解析新闻专业视角下的政务传播。
12月23日,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指导、《网络传播》杂志主办的第五期“网络传播沙龙”如约而至,沙龙特邀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宋建武教授作为点评嘉宾,宋建武教授“呆萌”幽默、循循善诱,从对话嘉宾口中套出不少干货,“政务如何上头条”?宋建武教授建议要选好三条路。
沙龙开始前,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副局长孙凯与宋建武教授进行交流,并送上杂志准备的纪念版海报。
选内容,切合老百姓需求
想要让政务信息上头条,这个事情本身说难也不难,因为政务信息本身就是老百姓关注的对象,是和老百姓的生活、事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所以政务信息是普遍关注的。
政务信息有时候不能上头条,可能和对它的处理有关,怎么处理,处理的方式方法首先要从老百姓的需求去看。过去传统的报道手段,处理不好就把负面信息正面做,本身发生了一起灾难,死了人,我们报道是领导去慰问……是怎么回事就是怎么回事,老百姓可能更关注。
我们的政务信息内容要在这几个方面做更多工作。接近性,讲的是地域上的接近;权威性,这个事情是谁做的,谁发布的;趣味性;服务性,就是跟公众的个人利益的相关度,新媒体的用户黏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服务功能的丰富性。
选技术,擅用新媒体手段
新的技术手段的应用,可能会提高政务信息上头条的概率。
过去政务信息传播基本靠传统媒体,召开记者招待会等。现在基于互联网、基于移动终端,我们的渠道多了,网络是开放的,平台是开放的,这种情况下,微信、微博在目前成为较大的分发平台,今日头条也迅速成为在移动端上强有力的发布平台,这些平台其实都是有效传播的手段。
今天由于网络,由于技术算法,我们必须把新闻的选择权交给老百姓,也有这种条件交给老百姓。信息产品的链条上,从粉丝拿取信息,转变成机构推送信息,而推送建立在技术的精准算法基础上,只推送给需要的人,这就是公众兴趣的较大公约数。
选平台,尝试多途径分发
政务信息上头条,要选好合适的分发平台。
前一段我接触一些传统媒体的职员,他们承认,同样一篇文章,在自己的平台上发,点击量是几千、几万,在大的平台上,比如在今日头条上去发,往往是几十倍、几百倍的上升。包括像“9.3”大阅兵时,中央电视台和今日头条的合作,把习主席视角看大阅兵的场面发布出去,点击量5个多亿,这些效果都是以往的手段和平台达不到的。
政务信息上头条,较早是有条件,第二是有可能,第三是有办法,大家一定会找出很好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