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潮
又是一年腊梅香。
星移斗转,2015年弹指而逝。回首去年,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增大,国内经济“三期叠加”,进入深度调整期和转型关键期。如何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成为考验区域经济生机和活力的新课题。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自贸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和福州新区的政策红利,成为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发出的一手好牌,放大了我省的现有优势,激活了潜在优势,并实现了二者的贯通。我省承天时地利,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主动适应、逐步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把稳增长放在首要位置,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中心工作,突出以改革强动力,以开放拓空间,以创新促调整,经济运行呈现缓中趋稳、稳中有进的态势。
新春在即,本报特别整理6个关键词,为您梳理2015年我省的经济工作,与您回眸过去一年中本报经济版的热点和焦点,共同迎盼新年万象。
现代农业
去年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我省将加快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发展。
为解决现代农业人才问题,去年12月,我省开展首届新型职业农民大专班培训,638名农民大学生通过毕业考核。近3年来,我省已成立73个省级农民创业园,入驻各类经营主体6382家。
去年,我省一些地方遭遇杨梅、大葱、柚子等农产品滞销问题,各级各部门群策群力,纾困解难。农业如何转型升级,引起业内外的深刻反思。去年,我省打出特色牌,提出培育茶叶、蔬菜、水果、畜禽、水产、林竹、花卉苗木等7个龙头产业,目前,已形成禽畜、笋竹、水产等十大重点特色农产品产业体系,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87%以上。
随着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为缓解资金之渴,我省一方面大力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另一方面积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作为全国6个农村金融制度改革试点县之一,沙县去年就启动第二轮“金改”,在全省率先探索精准扶贫担保基金模式。去年5月至7月,宁德市蕉城区在石后乡小岭村试点通过引工商资本下乡,带活整村土地流转。
此外,如火如荼的农村电商也为特色农产品找到出路。在去年农村淘宝“双11”期间,我省村均购买量高居全国首位。
目前,我国正处在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的历史新阶段,推动福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时不我待。
政策链接>>>
2015年3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2015年10月,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