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儿被各大航空公司集体抛弃,携程作死兜售“假机票”,东方航空一趟航班超售机票能达50张……较近的OTA(在线旅游)市场有点乱。在岁末年初,大家都张罗着返乡过年的节点上,人们不禁要问——我还能上哪儿买票呢?
近几年来,OTA市场的发展异常迅猛,从易观国际的数据可以看出,仅途牛网一家去年三季度机票销售量就增长了3倍以上;携程App下载量破2亿,年营收破百亿元……在“互联网+”时代,旅游业绝对抢得了先机。至于原因,技术固然重要,但支撑OTA快速发展的另一关键因素——用户的支持却更加珍贵,技术失败可以短期内重来,而一旦用户的信心丧失,恐怕各企业就该“关门大吉”了。然而,正如文章开头提到的那样,随着一系列事件的持续发酵,用户对很多OTA网站失望透顶。“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陈奕迅的这句歌词恐怕正是对某些无良企业糟蹋用户信任的真实写照。
为什么携程们敢肆无忌惮地“卖假票”?为什么代理商敢盗取别人的积分?为什么以前没有这些情况?原因无非指向一个钱字。在较初的几年,各大航空公司自己的网络售票渠道并不完善,而OTA企业则坐拥平台和流量优势,通过这道门,用户能轻松找到所需,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航空公司的营销费用,双方形成双赢。随着活跃用户的大增,OTA的话语权越来越大,于是在利益的驱使下“店大欺客”的情况开始显现。而近两年来,作为航空运输产业的较顶端,一方面,航空公司的燃料费用,飞机、航材的开支巨大,人力成本也在快速提升;另一方面,为实现盈利也在拼命降低销售成本和渠道佣金等等,于是OTA每一张机票的获利被大幅压缩。更有甚者,航空公司、酒店集团等开始“卸磨杀驴”,规避传统OTA渠道,建立起自己的电子销售渠道,“佣金为零”、“提直降代”等政策一刀刀刺向OTA企业们。
为了赚钱,OTA们开始打擦边球,甚至铤而走险,通过盗取积分换票、私自提高退改签费用、制作虚假电子票号等方法开始一传十、十传百地在业内蔓延。较终,纸包不住火,自以为聪明的招数很快大白于天下,遭到了众人的唾弃,从而把自己推向更深的深渊。
当然,错误的形成原因很复杂,有职能部门监管不力、供应商管理混乱、产业环境恶化等等,如果说很多外因是不能控制的话,那么对于企业道德和诚信的要求就是较起码的自律。对于平台化日渐成熟的携程等OTA企业来说,其主要采取CPA抽成模式赚取利润,正如淘宝一样,从完成的交易中分得佣金,所以销量、口碑、信任才是其发展的根本因素。现在出现的假机票等恶劣行为无异于自杀。好在现在OTA们的优势还没丧尽,航空公司、酒店自建的渠道有待完善,即便建成也不会具备全网搜索等优势,因此OTA的核心价值仍在。现在较重要的是给消费者一个诚恳的道歉,下定诚信经营的决心,规范自己经营的同时拓展个性化的蓝海,这样才能让消费者重拾信心!(临江)
(原标题:诚信都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