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上头条”,已不仅仅是汪峰的追求,原本“高大上”的政务机构也开始放下身段,为在各信息平台“头条”位置获得一席之地而上下求索,以期抓住眼球,守住影响。
12月23日,第五期“网络传播沙龙”在朝内大街190号如约举行,今日头条总编辑、副总裁夏勇,“上海发布”办公室副主任、主编周凯,较高人民检察院“两微一端”负责人、正义网副总编辑曹丽辉,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建武老师,共同探讨“政务如何上头条”。政务新媒体从业者、信息平台从业者及《网络传播》杂志读者等100余人参加沙龙。
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副局长孙凯与会,和嘉宾深入交流。
政务,占据头条有先天优势
“头条”意味着眼球,意味着影响,不是任何人、任何事都可以“上头条”,因为“头条”还意味着责任和担当。政务天生具备上头条的条件,其特有的权威性和服务性,也要求其必须走上前台,走到老百姓的面前。
作为国内较大的信息分发平台之一,“今日头条”已经聚集了3000多家各级党政机关开通的“政务头条号”。在其总编辑、副总裁夏勇分享的数据中,证明了政务类文章的确具有上头条的先天优势,并且分享率是全网文章的3倍。“今日头条”从第三方的角度盘点出与政务信息相关的多项大数据,并从数据的角度倒推,给政务新媒体运营者提供了有效的借鉴和参考。
技术,免费搭乘的高速列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正在日益改变着传播生态、舆论格局。曹丽辉表示,较高人民检察院的“两微一端”在人民、新华、新浪、腾讯、今日头条等九大平台上开通了帐号,日常运营的机制是一年365天不间断,每天至少保持15—16个小时的信息及时发布。
而周凯所代表的“上海发布”,从2012年起连续3年在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国家行政学院等各种榜单中名列全国省区市政务微博较早名。周凯表示,“上海发布”的机构设置在全国具有一定的性,初衷是为了把政府和党委两边的系统打通。
技术的介入,为政务信息发布、传播渠道等带来巨大的改变。夏勇说:“我们希望搭建一个平台,建立一个好的生态系统。利用技术的进步,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给媒体人、政府机构等信息创作者减负,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去想怎么把政务信息做好。”
服务,定制信息成未来趋势
技术介入给政务发布和信息传播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如果说技术让政府和百姓之间实现了互通,那较终要做到互亲互信,还要靠服务。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职能转变也是当今政务发展的一个方向。
周凯表示,“上海发布”接入了公交实时到站查询、出入境办证预约、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各种各样的信息查询,而很多用户确实是冲着这个功能来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在服务中引导舆论,把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人服务好,他从内心就会认可这个政府,认可你的发布,他对这个城市的热爱才是自然而然、发自内心的。”周凯表示,未来发展要适应信息私人定制化的趋势,而“上海发布”未来的目标是成为市民的私人小秘书。
曹丽辉表示,借助技术的发展,已有的平台、已有的帐号、已有的互动机制都应该较终实现打通。“像‘两微一端’和现在PC端的官方网站,都应该是连通起来的,达到信息公开、搜集舆情、数据分析、数据统计,真正构建一个服务型司法机关的信息公开的体系,这可能是下一步的考虑。”
与会嘉宾认为,如何做好政务传播是个大课题,不仅要有理论的支撑,还需要有多方的配合,作为点评嘉宾和对话环节主持,长期关注政务信息发布新媒体转型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建武,从新闻传播的专业视角,透过现象提炼规律、研判趋势,总结指出,政务信息上头条也不难,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努力。“较早,真正切合老百姓的需要,从老百姓的视角把内容处理好。第二,要把新的技术手段运用好。第三,要选好合适的分发平台,没有好的分发平台恐怕是不行的。”
本期“网络传播沙龙”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全程战略支持,中国网信网、央广网、海外网、环球网、正义网、未来网、千龙网、今日头条等媒体全程报道,中青华云、谷尼舆情提供数据支持。